追求无止境,现代卓越圆我副高梦
2021年上半年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成绩:55,60,49,终于凭自己的努力取得副高级职称,很欣慰自己这半年以来的付出还是没有白费。
我2010年毕业于某二本理工院校,初入职场的我同样怀揣着升职加薪的梦想。职称就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在国企工作的朋友都懂的,入职的时候
给初定一个助理工程师的职称,然后就是每年定期的评定、升级。我可能本身运气不太好,或者是从事不受重视的专业工作,亦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即使我2017年取得了硕士学位,发论文、写专利,准备了厚厚一摞材料去参与职称评定。但负责人事小伙子永远都有合理地借口拒绝我。诸如年限不够、专业不对口、缺少继续教育等等。因此工作了十年,虽然在职位上有升迁,但职称上始终还是助理工程师。在项目经理的五项权利中唯独缺少专家权总感觉是一种遗憾。
最终,在2020年的一件事最终让我下定了走以考代评这条路的决心。那年单位上组织了一次员工培训。我作为培训讲师之一,讲完课过后,却被负责人事的小伙告知,我没资格在授课教师一栏签字。原因是我的职称只是助级,按照规定只有中级以上职称才可以作为讲师……多么荒唐的规定。
我没有再反驳什么,身在职场十年,种种不公平早已见惯。在传统的职称评审制度下,一个普通的人事专员,随便找个理由就能把一个专业技术人员数年的努力和工作成果尽数抹杀。飞将军李广发出的感慨“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千年之后读来,仍令人唏嘘不已。因此我暗下决心,无论如何要取得中级职称!
2020年上半年软考停考,我就先考了注册安全工程师,先取得中级职称,在平时的工作中也能发挥作用。2021年上半年我报名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有了注册安全工程师的通关经验,我的学习方法就是反复的听课和做题,其实这也和项目的渐进明细性一样,每天看一个小时的视频,再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路上、车上、饭桌上利用一切时间反复听课,开始听懂20%-30%,随着反复的听课和做题,最终达到某位前辈说的效果,听到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就能在脑海中补出下一句话。结合平时的工作,对各个知识领域也有了自己的理解。然后利用各种资源。每天观看现代卓越软考培训视频,知识点打印成小册子,开不重要的会时就夹在笔记本里。偷摸着记忆。十大领域、生命周期、uml、opm3等知识点得益于大家的记忆口诀节省了不少记忆时间。最后就是做题。每日一练坚持做,保持题感。临近考试的一个月,更是利用一切机会刷习题。
考场上,重要的是心态、心态、还是心态。提前一天找到考试学校踩点,在附近找了一家60元的旅馆住,一个人出门在外一切从简。反复听考前串讲,再把自己的论文手稿、案例答题浏览一遍,休息好准备第二天上考场。考试中全力以赴答题就行,考后也不和别人对答案,以免影响下一科发挥。我考后也没有估分的习惯,收拾东西回家耐心等待成绩的公布。
今年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案例,可能是计算题的印刷问题我反复算了几遍。当时也有疑惑,但想不管是不是印刷问题。至少把前面的分数拿到。我们考场没有任何通知,我就取加总得到的139,按步骤写公式、带数据、算结果沟通渠道的题也是尽量写详细。即使计算结果有错也争取拿到公式和步骤的分数。最后验算一遍,发现前面有算错的,还进行了涂改。后来回想,这次的案例题就有点类似平时工作中的项目管理。
最后给予后来的朋友几点建议:
1、考证需要有明确的目的,这样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才会给自己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我的动力就是来源于对副高职称的执念。
2、考证无论如何都是有用的,只是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作用大小而已。即使我所在的单位取消了职称津贴,我是从事冶炼行业的,这几年“两化融合”,单位上也在上erp、5g、智能工厂等项目,虽然有概念炒作的成分在里面,但可以预期软考证书是有潜力的,至少在和其他部门或领导谈项目时可以利用专家权力施加影响。
3、学习是终身的事,小孩快2岁了,我打算坚持学习和考证,为小孩做个好的榜样,多花点时间提升自己,至少比其他人有时间就打麻将、刷抖音这种娱乐要有意义。
4、学习方式因人而异,我习惯利用碎片时间听课、做每日一练,集中的时间就做模拟题、写论文。反复循环类似pdca的思路,每循环一遍都能更多理解一点内容。总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最后感谢软考办,感谢现代卓越。使我在职场上失去的,最终从考场上赢了回来。
文章标题:追求无止境,现代卓越圆我副高梦
文章来源:本文由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www.chinapm.org